2025年4月29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圆率专家团赴湖南百年膏遗中医药产业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团队成员包括中医养生学专业负责人孙贵香教授、学生科副科长苏醒、科员周宇及学生代表。
公司旗下百年医仁品牌联合创始人邓晓莉全程陪同,双方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保护及产品研发创新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
沉浸式体验参观:感受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
在百年医仁非遗文化展馆内,师生一行实地观摩了非遗“膏方膏滋制作技艺”的全流程展示。展馆内陈列的百年药碾、中华炮制典籍与智能化生产设备形成鲜明对照,生动诠释了“守正创新”的传承理念。在产品展台,邓晓莉向师生们介绍了百年医仁旗下明星膏滋产品——"燕窝白玉玫瑰膏"的全套制作流程,并详细介绍到:“我们严格遵循‘八繁九制’古法工艺,同时引入多种分析技术实时监测药材有效成分,确保每批膏方既承袭古法精髓,又符合现代品质标准。”面对展柜里古朴的中医药复刻文献,湖南中医药大学孙贵香教授驻足良久。作为国医大师熊继柏、孙光荣、伍炳彩教授的学术传承人,她指出:“百年医仁将‘文火慢熬’工艺中的‘挂旗’状态转化为21项量化指标,为传统技艺的标准化传承提供了科学路径,这种创新是对古籍智慧的有效延续。”
左:湖南中医药大学孙贵香教授;右:百年医仁品牌联合创始人邓晓莉
深化产教融合:共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湖南中医药大学自1934年建校以来始终位列中医药教育第一梯队。该校还建有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1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如此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临床资源,不仅能为百年医仁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智库支持,更将助力品牌在非遗技艺现代化转化过程中始终占据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制高点。
座谈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圆系统介绍了学院在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领域的优势资源,强调深化校企合作对推动“非遗活化”的重要价值。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专业负责人孙贵香教授结合自身学术专长,提出共建“古方功效评价实验室”的构想。
孙贵香,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首位中医亚健康学博士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专业负责人与学术带头人。作为国家首届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优秀人才,孙贵香教授深耕亚健康调理领域,主持及参与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临床擅长的女性内分泌、生殖及皮肤亚健康调治方向,与百年医仁“药食同源”产品研发高度契合。她表示:“运用现代医学手段验证膏方调理亚健康的科学机制,能够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健康需求的精准对接,让千年古方真正服务于当代人的健康管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孙贵香教授
百年医仁作为湖南百年膏遗中医药产业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传统非遗文化与技艺传承创新的健康养生品牌。以中医药传统文化及非遗技艺为研究基础,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文化的同时,又结合市场需求,研发适合现代人的大健康养生产品,不断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百年医仁始终坚守老中医的非遗传统技艺,坚持非名医处方不制、非一人一方不制、非道地药材不制、非临方炮制不制、非古法制备不制、非传统设备不制的“六不制”原则,八繁九制、九蒸九晒,药材24小时浸泡,药汤硬柴大火30分钟煮沸、枝柴小火前煮1小时、毛柴微火煎熬3小时,滤出药汁,重复3次,直至“拉旗”且滴水成珠方可收膏,平均每72斤材料只出1斤膏。百年医仁与湖南中医药大学高校协同创新研发合作平台,将在产品创新、科研应用、专利转化展开深度合作。百年医仁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发不断迭代产品,先后打造深入消费者喜爱的非遗膏滋、即食代餐、养生茶饮等品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
左一:百年医仁品牌联合创始人邓晓莉;左二:湖南中医药大学孙贵香教授;右一: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圆
此次交流合作标志着百年医仁“非遗+学术+产业”模式迈入新阶段。通过校企协同合作,百年医仁正加速实现“古籍方剂—临床验证—标准化生产”的闭环,为中医药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正如方圆副书记所言:“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科技,中医药文化必将在守正创新中绽放时代光芒。”
未来,期待百年医仁将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